一、调整结构,夯实财源,增强核心竞争力
——扶优扶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以构建南充“工业快速增长区”为目标,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的领导和扶持力度,拓展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30%,入库税金2000万元、同比增长59%。
壮大骨干企业。对重点企业在规费征收、能源供应、扩张用地、项目申报、环境治理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特殊扶持,新培育一批税收超百万元的优势企业。扶持盛兴公司通过租赁、扩股、联营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全年入库税金500万元;帮助恒兴公司整体收购塑料厂,做大塑化产业;协助李子园公司新上利乐包生产线,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支持光大公司新上10万吨饲料生产线,扩大营销网点,拓展省外市场;协调天薪公司扩大规模,再上四组粗丝生产线;加快上风公司整体搬迁进度,打造西南最大的风机制造基地;争取盛兴电器、顺发大米、宏发塑料等5户企业进入统计口径。
盘活“休眠”企业。采取“改制重组、分块包装、重点推介”的办法,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盘活县绸厂、氮肥厂、锦缎厂;千方百计抓住天薪公司与南泰集团合作的契机,全面推进,整体改革,盘活多扶茧丝绸“一条龙”。督促跃华印业、新红旗公司尽快履约,盘活印刷厂和仁和鞭炮厂。
拓展发展载体。按照“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丰富内涵、形成聚效”的原则,打通*西路,连接塑化厂与橡胶坝,形成工业集中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
突破要素制约。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预算6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基金;采取“政府推介、个人论证投资、双向风险担保”的办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工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促成金融与企业的合作,支持“三有一不”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突破资金制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天然气公司改革步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突破能源制约。采取岗位培训、进修深造、重奖激励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突破人才制约。
——打造特色,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认真研究领会、全面贯彻落实2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扶农助农政策,以构建南充“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区”为方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好一个规划。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科学制定《*县农业中长远发展规划》,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成片规划,逐步推进,配套建设,规模发展,既避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又扎扎实实打造*农业的区域特色。
争创两个基地。一是争创全省优质粮食生产县和南充有机食品基地。突出粮食基础地位,大力实施粮食丰收工程,精心打造国道212沿线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带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粮油35万亩,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的优质粮食生产样板县。依托广丰农业开发公司、日月高新农业开发公司,以多扶、复安、晋城、常林、观音等乡镇为中心,构建南充有机食品基地。二是争创全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收工程来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和素质,在北京等地建立劳务开发公司,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输出劳务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
做强六业经济。围绕“深层次提升传统产业、高规格开发新兴产业”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乳业上,坚持“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