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第三产业,商贸流通业长足发展
2003-2005年我区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7.4%,到2005年达580.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7%,到2005年达265.12亿元。
1、积极推进中高级批发市场的建设,打造批发市场集聚区。升级改造和新建中高级批发市场相结合,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音像产业,充分利用g音像城是全国正版音像制品交易中心的优势,争取市政府的支持,积极策划将g音像城建设成为国际音像产业基地,现市政府将该项目列为全市重点商贸项目,在用地、报建等相关手续提供便利,并拔出第一批商业网点扶持资金200万元和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补助30万元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二是谋划做强做大我区汽车专业市场,成立了专责小组,通过调整规划、置换土地、成立行业协会等,推动了该行业的加速发展,目前我区汽车销量占全市的60以上,gg汽车市场更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市场;三是积极规划zz路农副产品市场园区,从今年开始展开对zz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园区的整体规划建
设工作,成立管委会,同时由zz路现有十个市场和z村合股组建市场治理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强整个园区的规范化治理和电子商务建设。
2、开展三类市场(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营造安全卫生的交易环境。我们把三类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市授予的“g市室内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优秀奖”。
3、培育建设现代商业中心,加快商业街建设,培育商业发展新亮点。我们抓住新城、tt城的两个开发重点,着力打造我区现代商业中心;重点支持b广场的发展,全力协助其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困难,该广场开业以来成交活跃,家乐福、肯德基等知名商家充分发挥聚集和示范效应,使b场成为我区近期的商业中心,填补我区商业中心的空白,挖掘了本地消费资源,提升了我区商业的经营档次和水平。同时,加快yy商业街、hh汽贸汽配街和美食长廊等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其中美食长廊成功入选市十大美食街区。
4、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推进村镇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方案》,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在4个中心镇分别建成3个配送中心、4个镇级超市、118家村级农家店。2006年我们将完成改造建设80%村级店的目标任务,2007年全面完成该项工程。为此我们严格筛选了区供销社作为承办单位,在jj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已建立了1个镇级超市(兼配送中心功能)和10个村级“农家店”,还有3家镇级“农家店”和11个村级“农家店”已着手筹建。
5、加强酒类和食盐专卖治理工作。作为全区的酒类、食盐的专卖治理部门,我们努力克服无专职工作人员的困难,除了日常的酒类专卖许可证的年审和发证工作,还多次联合市区相关部门开展食盐和酒类专项整治活动,2003年以来酒类打假出动63656人次,检查12000个档点,查处206个,取缔133个,查处假冒珠江啤酒5546支,假冒五粮液4344支,散装米酒66298公斤;2005年7月以来,盐类打假查处捣毁制假食盐加工点28个,假冒食盐117.37吨,工业原料盐45.65吨,保障了人民群众食盐和酒类的消费安全。
6、大力发展物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抓住机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设施和资源,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大力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