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地方的公民旁听常委例会制度、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等等,我们有的派专人去取经交流,有的通过现代通讯媒体下载学习,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强化了监督力度,活跃了人大工作。
2、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找准创新内容。人大工作监督的范围点多面广,用足用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本身既是创新又能为更好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在创新内容上,我们注重在完善、深化和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工作程序。我们坚持在程序建设上狠下功夫,在不断完善程序中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推进工作创新。如在规范人事任免程序上,注重把好审核、公示、考察、考试、初审、供职、审议、表决、宣誓、公告十个环节;常委例会听取汇报的程序是按照主任会议确定的议题,首先组织常委会成员学习相关法律,然后开展调查研究,在听取汇报和调查报告后,进行重点发言,最后确定审议意见;预算审查监督的程序则按照编制、初审、批准、执行、调整等专题监督办法进行,从而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和审查监督的可操作性。二是切实解决刚性监督职能闲置问题。法律赋予县级人大的质询、撤职、罢免、撤销决议决定、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职权。目前在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实践中还处于“模糊”和“闲置”状态。我们认为,能够尽可能地行使这些法定职权也不失为创新。对此,我们出台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案监督办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并通过信访、执法检查等渠道挖出了一批“蛀虫”。几年来,撤销罢免了原建设局、粮食局局长等等7名被任命人员的行政职务,追究了20余人的执法过错责任。三是紧紧抓住事关全局与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为推动我市工业立市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去年下半年,市政府提出启动城市
工业区建设的议案后,常委会经过召集部分人大代表座谈、开展专题调查,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专项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市政府启动城市工业区的决定》。要求市政府依照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决定》的作出,为工业区建设起到很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努力加快我市
城市化建设步伐,审查批准了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创建工作。
3、打破人大工作常规,突出创新效果。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了人大工作的超常规发展。一是强化了创新意识。克服纠正了常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领导思维“模式化”,工作方式“程式化”,文字写作“公式化”,用人方法“定式化”,逐步形成了人大机关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局面。二是解决了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热点”问题。通过开展代表建议面复评议,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化厂排污、东城区雨季排水不畅等问题。通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公路法》、《广播电视条例》执法检查和在代表中开展“我为‘村村通’作贡献”活动,掀起了全市公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高潮,既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交通便利,又丰富了他们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扩大了宣传范围,提升了人大形象。通过发挥人大研究会的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人大工作要创新,“三个代表”是根本》等系列理论研讨成果被各级报刊采用,提升了我市人大工作的理论水平和知名度,也树立了南宫人大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创新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是革命,是对传统观念、陈规陋习和局部利益、短期行为的否定,最终实现质的突变,推动事物发展。光靠一股热情难以奏效,只有抓好基础,才能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第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人大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人大常委会能否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