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哈尔滨建成适宜生活、创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市。
五是城市化战略。加快区划调整,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培育卫星城,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把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调整农村生产力布局,促进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市人才、科技、资本、教育、文化、卫生“六下乡”,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六是申奥带动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十冬会”,为申办冬奥会积累经验。不辜负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重托,把申办冬奥会作为推动我市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长期任务,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申办下去。通过申办冬奥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我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哈尔滨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进程。
三、2003年的主要任务
2003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6项原则,在市委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以奋发有为、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我市各项工作新局面。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2.5%、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大改革调整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打好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服务,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把信息化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由点到面,在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融合,促进企业实现根本性变革,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推进依法破产,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消除亏损源,降低亏损额和亏损面,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结构。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减少工业“三废”排放,降低生产综合能耗,发挥我市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强势集团和知名品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推进投资超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争取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汽车、医药、食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