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交通管理达到国家二等优秀管理水平,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开通市政“110”等一批服务热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取得较好效果。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模式逐步得到完善。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了松北新区开发、城区企业搬迁和路桥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政府土地储备和挂牌交易制度。组织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建成区35%的控详规划。启动了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初步发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24户重点优势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11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为公司制,改制面达到82%;中小型企业改制1981户,改制面达到90%。238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42亿元资产退出国有经济领域,核销呆坏账29.1亿元。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7.9个百分点。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累计为28.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14.9亿元,为34.9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拨付养老金67亿元。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发放,覆盖87万人,覆盖率达到96%。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3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0.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房地产、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发展较快。引进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哈落户。地方金融机构为经济建设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实行了税费改革。
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1.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60个。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活跃,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航空口岸作用日益增强。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北方城市市长会议”。与国内各地区横向联合与协作取得新成果。
科技、教育及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立哈工大、哈工程大学、哈尔滨农业3个国家级科技园和16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成立巨邦、亿阳等4个风险投资公司。锂离子电池、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比1997年提高1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27.7%。累计取得科技成果4840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占19%,获国家专利4326项,连续两次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00%人口地区实现“两基”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成效,成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重组成果显著,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居全国前列。城区90%中小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建立中高级人才市场,引进急需人才6000余人,培养短缺人才16000余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高。“十冬会”筹办工作进展顺利。经国务院批准,获得冬奥会申办权。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开通“哈尔滨数码城”,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统计、物价、审计、人防、司法、政策咨询、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武装、残联、气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