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工作效率,败坏了会风。
二、努力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努力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质量,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威信的重要途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站在履行国家权力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审议工作,提高监督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审议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人。人大代表、组成人员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主体,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就必须将学习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组成人员的头脑,提高组成人员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加强对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的学习,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探索搞好人大各项工作的方法、程序和途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常委会议事规则为龙头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常委会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对市场经济、wto、科技、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前瞻性。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解疑答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提高议事深度、监督质量、决策水平奠定基础。
(二)、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参加审议时才会心中有数,讲得准确,讲得到位,讲到点子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只有认真搞好会前的调研,才能在会议审议中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人大常委会要重视调查研究,着力提高调研质量,努力把常委会建设成为调研型的机关。一是制定调研方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明确方法、步骤、时间要求以及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认真搞好调研。视察、调查、执法检查等都是进行调研的形式。在调研中,既要听汇报,察看面上的工作,又要将重点“下移”,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选点察看,征求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倾听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克服“只看好的,不看差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等不良的调研之风。三是要召开好调研座谈会。参与调研的人员要积极发表意见,要去粗存精、沙里淘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避免浅尝辄止,人云亦云,以便形成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调研报告成绩概括要全面精练,问题提得要准确深刻,建议的针对性、操作性要强。
会中认真组织各项审议。要营造一个民主务实的会议氛围,引导代表、组成人员在审议时紧扣主题,畅所欲言,力求使审议发言“准、深、透”。“准”就是对“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找得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也要准。“深”就是发言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重复“一府两院”工作汇报中讲过的内容,要多加分析,勇于指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透”就是广开言路,有的放矢,把每个议题议透,取得实效。同时,审议还要做到议而有决,对各项审议事项作出明确态度,或作出决议、决定,或作出审议意见,交有关部门依照办理。要高度重视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的质量,符合人民的意志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