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国际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诸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利益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具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差别越来越大,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
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正确统筹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如果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就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严重滑坡,进入“矛盾凸现时期”。只有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及时正确地处理好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消除各种不协调不平衡,避免社会动荡和失衡,减小发展代价,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所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顺利渡过这一临界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职责,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全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硬道理,督促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要抓住经济社会中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督促“一府两院”统筹兼顾,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又要重视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督促政府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持良好生态,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相处。
2、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民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法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有赖于完备的法律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律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督促政府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善于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要督促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要督促政府高度重视和处理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