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当代表这五年,科技致富情为民。我所在的南漳县巡检镇是一个山区农业镇,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镇内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到位。*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三万五千山乡人民,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在传统优势产业桑蚕上做文章,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桑蚕生产。
我乘着东风,抓住良机把家里几亩口粮田全部改植桑树,坚持每年养蚕*张,加上*亩桔园、*多棚食用菌,家庭年收入*万多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订阅了《农村科技报》、《中国蚕业》等十几种有关桑蚕养殖的科技书刊,广泛学习先进技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植桑养蚕技术,成为科技养蚕示范户。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我始终没有忘记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父老乡亲,把致富的希望带给他们一直是我多年来不断的追求。五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多场次桑蚕技术培训,走遍了全镇*个村,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科学养蚕技术原原本本传授给那些渴求技术的蚕农们。*年,镇人大组建“人大代表科技服务队”,我又主动担任桑蚕科技服务队队长。在春蚕喂养的关键时期,长期阴雨低温导致桑叶迟发,无法保证小蚕发育需叶量。我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指导全镇蚕农采取分批喂养等措施,帮助蚕农克服了技术难关。
*年,蚕茧市场处于低谷期,农民发展桑蚕的积极性受挫,一时间将气撒向政府,“喊天骂娘”,毁桑种粮,怨声不断。看到多年的调整成果可能毁于一旦,我心急如焚,多次找镇、村干部反映情况,研究对策,镇里把我们一批调整大户组织起来,组建一直“农民素质提高宣讲团”,巡回到村组大力宣讲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灌输“潮涨必有潮落时,低潮孕育高潮起”的市场观念,用我们的发展经历引导农民“低潮发展,蓄势待发,高潮受益”。在我们的宣传带动下,全镇不仅保住了桑园,而且又新调整*多亩。今年秋蚕,每斤蚕茧卖到*元多,拿着大把大把钞票的农民乐得合不上嘴,一个劲的说:“多亏党委政府引导及时……”。
同时,我还结合地方实际,提出“突出主导调桑蚕,因地发展桔烟菌,多业齐上促发展”的种植思路,以免农民因单个产业发展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目前,全镇实现了三叶(桑叶、茶叶、烟叶)一果(柑桔)一菌(食用菌)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格局,发展桑园*万亩、烟叶*亩、柑桔*万亩、代料食用菌*万袋,仅此几项人平收入*多元,让群众走上一年*天“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的小康之路。
我当代表这五年,反映民意利为民。我经常走村串户,到选民家中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细心体察社情民意,听取和了解选民的想法和建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当好群众代言人。
*年,我们选区的丰岭沟村四组*多户农户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长年“肩挑背驮吃远水,天阴下雨喝脏水,人畜共饮一处水”。我多次实地调查,先后给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水利局写出专题报告反映情况,三次上县找有关领导汇报。终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着水利局技术员现场勘察,落实了项目,解决了几辈人的夙愿。同时,我还多次提建议,要求政府借“全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之机,把群众饮水问题解决好。镇政府采纳后,广泛开展饮水工程的建设,截止目前,共建蓄水池*个,修饮水渠*条,**米,架设引水管道**米,解决了全镇*人的吃水难问题。
资金一直是制约部分山区人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瓶颈”。*年春,在春耕大忙急需资金的关键时刻,我向党委、政府提出《发放小额贷款,促进生产发展》的建议被采纳,很快镇信用社工作人员带着*多万资金下到村组农户家中,提供小额贷款业务,解了农民生产缺资金的燃眉之急。
五年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