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劳动合同制度。市总工会的要求是:企业要依照《劳动法》和《河北省集体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与职工一方签订集体合同,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订立书面协议。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要把职工关心的安全与健康、经济利益及企业稳定发展的相关问题写入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后要认真抓好履行兑现工作,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一次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确保集体合同落到实处。
市建设工会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组建工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
■困局:工会面临五大难题
虽然已经有万多名建筑行业的民工加入了工会,但这只是该市乃至全省各行各业民工加入工会工作开始的试点。要把民工加入工会这项工作做好,让工会真正成为民工的娘家,担负起替民工说话、为民工撑腰的角色,还面临着民工流动性强、维权意识差、企业抵触组建工会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困难。
首先,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渗透到各行各业,加上人员流动性强、临时性强,基本上出于松散、混乱状态,很难统一组织管理。一个民工上半年在这个建筑公司打工时加入了工会,下半年他就可能流动到另一个建筑公司,这样一来他的会籍就要跟着流动,这给工会的会籍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其次,进城务工人员对工会的认识还很陌生,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人明白工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更不明白工会的作用。“加入工会有用吗?”对入不入工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工会吸收民工入会的难度。
第三,民工缺乏正确的维权意识,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民工们一般都会采取直接找包工头,甚至是采取跳楼威胁的方式去解决,而想不到去找工会协调解决。
第四,很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都没有工会,民工要加入工会必须先组建工会,而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一般都认为民工都是临时性的,流动性强,不必组织他们入会。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工会就是为维护工人的利益而建,种种片面的理解导致他们对组建工会有抵触情绪。
第五,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目前关于民工入会法律法规不健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民工入会提供法律依据。
■出路:外地经验可以借鉴
事实上,组织民工加入工会,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工会组织开风气之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把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有力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
福建省泉州市实行流动会员制,任何一家工会的会员证在全市都通行、有效;组织乡镇、村级和企业三种工会,覆盖所有用工单位。如今,泉州市镇镇有工会、村村有工会,不论民工在哪里工作,都能就近找到工会的大门。
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想方设法与本市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地方的工会取得联系,建立双边或多边维护机制,目前已与全国多个城市的工会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今年以来就有万民工申请加入工会组织。
另外,南方沿海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大量建立和大规模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也为各地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