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二是探索共建育人的模式。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工作的社会化层面推进,进一步要求共青团的育人工作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采取共同培养的方式在人才成长重要环节和人才成果的最终体现上,有更多实质性的介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探索互动育人的模式。在育人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寻求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育人途径,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份量,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
×⒋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管理职能。当前,整个城市的管理重心正逐步下移至社区,社区在城市基础管理和功能完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关注社区,切实依托社区,形成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即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理念。一是夯实社区团的工作基础。根据当前青年分布流动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共青团自身组织网络的结构状况,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范围要进一步突破“区属”,面向“区域”,把社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青年群体和青年资源组织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使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体制变动等因素所成的团的组织管理的真空和组织资源的流失,有效地予以重新充实和整合。当前,正在推进的社区团建和青年中心建设,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实践,应予以有力的巩固和发展;二是发挥社区团的工作作用。社区在联系政府、社会和市场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社区也是广大青年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领域。因此,社区不仅是共青团现有的,同时也是许多潜在的、有待开发的社会职能高度集聚的地方。社区团的工作要通过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使团的社会职能作用得到不断的发挥;三是搭建社区团的工作舞台。社区要成为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舞台,社区外团组织的工作要进入社区,要到社区中寻找和开拓自身工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