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年”。作为基层科所队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因此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提高基层民警群众工作能力,搞好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实现辖区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问题,做一些粗浅思考。
一、基层民警群
众工作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合作,警民关系与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辖区治安工作的质量和发展过程。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建立密切的警民关系,是对基层民警的基本要求。群众工作能力是基层民警政治立场、业务能力、执法水平、道德水准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特定内容。根据笔者两年公安工作实践和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这种基本素质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高度自觉的为民观念,切实摒弃高人一等、以管人者自居的心理,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坚定真诚的群众信念,相信和依靠群众,把发动和依靠群众贯穿到一切工作之中。三是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把爱民为民、为民排忧解难变为经常性的自觉行动。四是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卓有成效的群防群治活动,依靠群众力量,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活动。五是善于联系群众,收集信息,对不安定因素和苗头性治安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和化解。
二、当前影响基层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
(一)警力不足,警力配置不够科学。据统计,我国警力配置是万分之十二,相比许多西方国家万分之三十五的警力配置来说,警力非常紧张。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还存在警力闲置、警力浪费的现象。一是机关与基层警力倒挂,机关机构设置交叉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而真正在基层一线做实事的警力却严重不足。二是基层公安非警务活动,造成警力资源浪费,以致于基层投入到防范打击工作中的警力和精力有限。三是上级部门检查评比工作次数频繁,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做群众工作的时间也相应的减少。
(二)公安经费保障乏力。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供应不足,基层
公安公用经费非常紧张,基层民警的总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与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不相符合,还时常要垫支部分办公、办案、培训费用。有的基层公安机关为了维持正常的办公、办案开支,解决民警的基本福利,不得不违心搞创收,严重损害了警民关系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加上近几年派出所民警习惯于冲冲杀杀的工作方式,荒了自己的“责任田”,群众工作能力下降,因此影响了警民关系,群众对民警难免有不满情绪。
(三)工作压力大,执法环境差。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县110接警数平均每年以不同的比例递增,基层公安任务异常繁重,广大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而且在执法办案中,民警不仅有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配合,还要面对做事多投诉多甚至诬告诬陷、暴力袭警等问题,致使有的民警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瞻前顾后。导致一些民警不愿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
(四)内部管理不够高效。有的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不顺畅,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部门协作机制与考核激励机制,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广大民警的做群众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基层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的途径。
如何提高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用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