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指出:要“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那么,互联网在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何种重要作用呢——
今年6月,**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目前,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手段、经济产业转型的新引擎、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人们生活娱乐的新空间,成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应把主流网站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来重新认识
可以先从几个调查数据开始分析:
超过九成的网民承认,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联网上寻找
截至20**年6月底,我国最新统计的网民人数已超过2.53亿人,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互联网国家。据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0.4%)的网民承认,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联网上寻找;超过3/4(76.3%)的网民承认,互联网是获取重大新闻的首选渠道。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跃居媒体第一位
青少年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敏感,对互联网关切度高,已经成为网民的主体。中国25岁以下网民已经达到1.26亿人,占总数的49.9%,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68.9%,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度很高,但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有时无法区分网络的虚拟性和社会的现实性,网络行为容易失范,导致不良网络文化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酿成了很多惨案。如几年前湖北省襄樊市两名年轻人模仿网络游戏的“杀人场面”将一名流浪儿童杀死;天津13岁男孩张潇艺沉迷网络游戏一年多,模仿游戏中角色跳楼自杀……。青年健康则国家健康;青年兴旺则国家兴旺。因此,应该积极消除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主动利用网络的影响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守好青少年网络阵地。
从全球看,互联网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电视正逐步变为“第二媒体”
传统观点认为,报纸为第一媒体,刊物为第二媒体,广播、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互联网则被称为第四媒体,而移动网络的无线增值服务为第五媒体。媒体排列的标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同的,或以是否主流性为准,或以受众多少为准。若单从受众多少这个标准来看,互联网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还是有道理的。最新的数据显示:从规模上看,目前国内有1900多种报纸、9000多种刊物、3000多家广播电视台,150多万个网站,5000万自媒体博客用户,随着“三网”融合和3g时代的到来,国内5亿多手机用户都将成为潜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互联网数量几乎是无限增加的;从发展的态势、影响的广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