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总结推广抗震救灾斗争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城乡志愿服务深入开展,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进一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灾区、支援灾区,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持。要引导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要注意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同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不仅需要从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努力,也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阐释。要深入研究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人们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深入研究抗震救灾精神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培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培育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培育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揭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升华的脉络与规律。深入研究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措施和办法,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长久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