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矿安全生产实现2000天。
经济技术创新。几年来,我矿的合理化建议
和技改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1998年至2004年末共收到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285项,其中采纳166项,创经济效益2.9881亿元。
1、在连续工艺胶带运输系统中,德国专家都未能解决的211、221胶带跑偏撒料问题,通过我们自己技术改造目前已彻底解决;一号轮斗大石块采掘问题,在采矿部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也得到了有效解决;2#排土机卸料车及225机头升段移设问题在机修厂和采矿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未经拆卸就巧妙地移设到位,为矿节约了大量资金;225机道610水平新路堤工程,经过原科技中心采矿技术人员多次技术比选优化,最后确定的方案比原沈阳煤矿设计研究院给定的方案节约资金900多万元;基岩疏干巷道研究设计与实施、履带车连轴节国产化等项目的及时完成,避免了停产。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以讲,我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依靠科技力量来解决生产疑难问题。6年中共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2项,解决了诸如基岩水疏干、四系残余水处理等生产疑难问题;计算机治理信息系统建立、疏干集控系统、连续工艺集控系统和选煤集控系统改造、煤炭ic卡销售系统研究开发等项目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我矿治理水平的提高;仅一采区东北角扩界研究与设计、一采区南帮压煤残采研究与设计等几项就创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在12项科研项目中有两项科研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有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科研项目的完成给我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矿度过1998---2002年五年生存危机期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证。
3、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需要,实现生产经营治理信息化,进行了治理信息系统(y/mis)建设,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合作完成了《元宝山露天煤矿治理信息系统y/mis》及《元宝山露天煤矿863/cims》开发工作,y/mis项目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本矿争取到25万元的资金,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
4、元露一采区开采基本接近尾声时,正处于一采区向二采区过渡阶段,但一采区各边帮尚有大量煤炭被压在地下,假如进行回采,可利用境界外储量48万吨,创造价值3000多万元。为了有效地利用国家煤炭资源,提高回收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一采区边帮压煤的残采问题便提到日程上来了.矿于2002年3月成立了残采项目部,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从坚持本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组织人员现场测量,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审查会议,对如何处理在残采范围内的空巷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积极搜集有关空巷区资料,与曾经在小煤窑工作过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小煤窑在一采区的开采情况,认真分析研究以往空巷探测及处理经验,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设备现状,编制了《一采区西南帮采空区探测及处理设计》方案,通过综合分析与优选,进行了“一采区边帮煤炭的残采设计”,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残采煤的赋存状态以及边坡的稳定性特征,最终确定合理可行的残采方案,编制了《元宝山露天煤矿一采区西南边帮压煤残采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施。一采区残采方案实施后,当年实现残采出煤17.3万吨,实现新增效益364万元。
5、疏干排用水公司集全体职工聪明,研制出自动洗井装置,延长了电机使用寿命,避免了因泥沙淤积造成水泵电机烧损,由原来每半月检修一次水泵改为现在每半年检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