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进步,技术促使生产发展的喜人态势。通过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效激励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矿科技成果硕果累累,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效率由1998年的2.05吨/工提高到2004年的7.97吨/工,翻了近两翻。
矿工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他们购置了《人力资源治理》、《高级锻造工技术》等理论与技术学习工具书,拓展了职工的知识面,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开展各种班组竞赛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激发了职工勤奋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二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培训。通过生产实践,我们深刻熟悉到现代化企业拥有高质量的现代化设备非常重要,而拥有一批能驾驭现代化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重要。采取把职工送到国外和国内四大院校培训方式,主要送到德国77人,送到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工学院、吉林工业大学、阜新矿院等四大院校705人。并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共计3524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62个工种、43分册、260万字的《元宝山露天煤矿职工应知应会教材》,做到技术工种的职工人手一册。并建立了适应各工种的理论试题库,实行微机治理,共收入了63个工种、513套试题,保证了我矿职工考试需要。这两项工程使我矿的职工学习与综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我矿现有技术人员212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90人、初级职称70人。几年来,我矿始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对他们进行政治素质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业务能力培养。1998年至今,共完成继续教育1695人次,到高等院校培训108人次,参加国内各种技术交流39人次,矿内举办采矿、疏干、连续工艺设备等技术研讨会7次,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一次。通过这些活动使我矿技术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向刘伟、王军、褚振尧、谢永恒、徐泽军等技术拔尖人才。王军同志自行完成了地销ic卡销售系统建立、疏干和选煤集控系统改造,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为我矿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谢永恒和徐泽军同志刻苦钻研业务,在德国专家撤走后,为保证连续工艺系统正常运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褚振尧等同志在特大富水矿床疏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刘伟同志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的作风,不求名利的品德称得上是技术人员学习的楷模。
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对工作能力突出人员给予提拔重用,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重奖,为想干事业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是我矿几年来在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和方法,逐步形成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如:我矿合理地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对于被聘技术人员及时兑现岗位工资,对在生产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产生效益人员,对工艺系统、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产生效益人员都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同时,积极为用非所学的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实习归队创造条件,2004年共有四人归队,在机电修配厂成立了技术工人培训队,为以前下岗和改行的技术工人返回技术岗位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矿高度重视精神奖励作用。自1999年以来,我矿坚持年年开展岗位技术能手评选活动,极大的鼓舞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我们始终坚持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且方法得当,所以,我矿是全公司中技术人员流失最少的一个矿。
考核使用。结合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工综合考核、竞争上岗制度”。职工不管在岗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