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的根本性课题。这一论述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党执政的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支配力和人际关系上的影响力。权力观就是如何看待权力,包括认识、态度、目的等主观因素。权力观是政治观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必然要运用在政治实践上。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惟一的执政党,要运用国家权力来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各级干部也要通过行使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权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然而权力是历史的产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任何政党和个人如果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就会失去政权或权力。前苏联和东欧数国的共产党曾经顺应人心民意成为执政党,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执政党失去了人心。历史表明,共产党执政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顺应这一规律,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要树立执政意识,权力来自人民的意识;就要牢记党的宗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甘当人民公仆。如果违背这一规律,“立党为私”,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主要要解决好权力从哪里来、为谁掌权、如何掌权、用什么态度掌权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人民群众还不能人人参加社会管理,因而把一部分权力委托给他们信任的党员、干部来执行部分社会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这就是说,任何人手中的权力都不是“自己挣来的”,也不是“上级封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如果领导干部以“救世主”自居或是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是没有摆正权力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长此以往就会受到人民的抛弃,我们党也将失去执政的基础。其次要明确,掌权的目的是对人民负责,当人民的公仆。对共产党员来说,权力意味着服务和责任,意味着无私奉献。原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龙清秀就是这样做的。她为了把钱花在扶贫最需要处,十五年如一日,足迹踏遍全省贫困地区和洪涝灾害地区,每年下乡都在100天以上。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仍心系全省扶贫工作,临终最想穿“本色衣”——8元钱一米的土棉布衬衣。龙清秀手中有钱、有权,她把这些都用在了父老乡亲身上,而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仍保持着清贫的本色,保持着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曾多次讲过。这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其实质是如何对待权力的问题,时至今日,对这个课题有人答得非常好,为党赢得了荣誉;有人答得不怎么好甚至非常不好,玷污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是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许多龙清秀式的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实践着江总书记的要求,使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相反,有些人把功名利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对工作拈轻怕重,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