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秀”的态度来与群众进行沟通,所谓的“深入群众”,声势造得很大,记者带了一大堆,所到之处,满足于下下指示、讲讲话,遇到百姓的难处,就装腔作势地“嘘嘘寒问问暖”,其实感情上离群众很远,也就达不到真诚沟通的目的,群众也最反感这样的做法。而真正一心为民的好领导,就要像焦裕禄、牛玉儒、周国知、任长霞那样,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真正地深入群众,真心给群众办实事,才能讲真话、讲实话,也才能听到真话和实话,与群众实现心贴心的交流和沟通。
加强沟通,就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干部与群众进行沟通,首先要让人家听得清楚,听得懂,这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谈论掌握语言艺术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语言艺术,恐怕就是要掌握大众化语言,首先要让人家听得懂。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也是鲜活的,领导干部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注意向群众学习,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跟群众交流。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严肃地批评那些把字写得让人家不认识,把话说得让人家听不懂的做法,提倡要用大众的语言,要善于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说出来。邓小平同志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表述,凝练而通俗,老百姓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住,容易达到相互沟通的效果。其实,用什么样的语言,根子上也是一个态度问题,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群众着想,以群众接受为目的,是站在党的立场上,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为目的,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如何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其结果自然很不一样。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讲官话,讲大话、套话、空话,长篇大论、云山雾罩,把非常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结果是不讲群众还明白,越讲群众越迷糊,要么是语言驾驭能力较差,离开稿子就讲不成话,要么是故弄玄虚,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这些做法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加强沟通,要善于和群众进行平等的对话。与群众进行沟通,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对话。这种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最要不得的就是自以为比群众高明,讲起话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总是教训人的口气说话。领导干部要明白,即使在对话中有不同看法,也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为是,仗势欺人,以权压人。在同群众对话时,面对不同观点的碰撞,领导干部要有虚心听人讲话的胸怀和度量,不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感到难以接受。对于不同意见,通过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达到沟通的目的,如果真是自己认识脱离了实际,或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做出一种要与群众平等对话的架势,而一旦听到不同意见,特别是听到对自己的批评意见,马上就发作起来,或者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群众再也不敢讲真话、说实话了,领导干部也就听不到群众的真实想法,自己把自己的言路给堵塞住了。
加强沟通,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的沟通工具。现在,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沟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等于有了更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我们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渠道,在网上与各方面群众进行沟通,特别是与青年人沟通,其效果很好。因为网上沟通,彼此之间完全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可以毫无顾虑地去讲自己的心里话,领导干部更容易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干部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