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首要的是转变理念,确立新的工作理念,关键在改进方法,重点在机制建设。
第一,必须全方位转变群众工作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把群众工作放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去考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是服务主体,我们的职权就是为经济主体服务。我们现在经济运行模式,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带来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阶层多元化,社会群体多元化,因此,我们不能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和办法。但是,我们不少干部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仍然沿用过去的老方法、老经验,从而导致市场化的经济方式、半计划的政府行为和滞后的群众观念发生碰撞。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理念。二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经济运行完全进入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即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带来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带给人民群众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开放型政府,要在开放大背景下研究工作、思考问题、接受群众检验。三是拓宽视野,拓宽领域,跳出信访抓信访,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未雨绸缪,做到预防在先。转变理念重点是由过去的被动抓信访为主动抓群众工作,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为主动研究规律。如果我们事先研究,把握规律,就能妥善解决同类问题。三是企业周边群众与企业自身关系。我们的各个办事处,几个行政村都有工农关系问题,如何来化解,在占地、卖地过程中如何维护农民利益,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统筹兼顾企业与农民收入,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提前事先研究,完全可以预防。还有工矿废弃地、工矿废弃区周边农民利益问题,这些农民如何在资源将近枯竭时,提前采取办法保证地方群众的生活问题。我们交通部门新开一条道路,必然涉及一些群众问题,怎么办?交通、土地、镇村都要集中研究。所以全方位转变理念、由被动抓信访变为主动抓群众的思想、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把握规律,事先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工作。
第二,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变行政命令为合理引导。行政命令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上级下达命令,下级贯彻落实,现在形势在变化,如果仍然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或变相的行政命令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容易引发逆反心理,甚至激化矛盾。做群众工作不能再使用
二是要变管理为服务。过去,政府是全能政府,所有的一切都由政府管,如今与过去不同,群众需要技术、法律服务,需要致富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因此要弱化政府管理职能,强化责任意识,更多的通过服务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
三是变被动为主动。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对发展经济倾注的精力多一些,但是对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困难上倾注的精力少,虽然我们想了一些办法,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开展群众工作日、主动为群众解决一些困难,但对群众的思想动态并没有及时给予把握,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针对性。
四是变“堵”为“疏”。传统办法是发现问题,想方设法化解在基层,实际有不少问题是堵在了基层,有的问题越堵越大,越堵越多。事实证明,多数群众来信来访,特别是初次信访,都是正常的,如果一味去堵,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我们成立群众工作局,就是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气有处发,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群众问题。对两镇来说,原则要按照这个办法,凡到镇里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初次反映的问题,都要及时化解,争取不要到市里;凡到市里反映的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