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荣通过摸索试验,发现otc气保焊机的焊枪外观和松下的焊枪是一样的,不同的是otc的焊枪是分体的,前端导电管库中备有配件,里面带着丝,损坏后可以快速更换,刘在荣创新性地把otc的配件焊在松下焊枪的断裂处,用12元的件代替了1500元的部件,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先后用此法对14台焊枪总成损坏的松下焊机进行了改造,共计可节约资金21000元。
另外,还有“金孟质量投保管理法”、“超长轴清平加工法”、“螺旋轴轴端周茂杰防尘法”等,这些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法也已成为机械企业文化中色彩鲜亮的一笔。
第二个提高是,员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意识有了提高。
总裁指出“用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用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用创新促进产品质量”,今年以来,通过管理人员积极创新质量管理方法,一线职工积极创新操作法,不断用创新的方法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在设备卖断后),在铣床工序加工带有不规则的弧度及外圆的工件时,效率非常低,操作工张成金和工艺员崔志刚主动创新,成功地将铣床手动回转工作台改制成为电动传动控制,实现了自动化,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
如, 安装平台安装一车间的郭圣果自去年7月份至今,9项重大创新获奖,合理化建议12条,为公司节约资金15000余元,也是机械总公司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创新能手的一线操作工。他创新的q0338叶轮体“互不对称” 静平衡装配法,打破了传统的装配方法,由原来的叶轮不平衡点80克以上,达到现在的10克以内,提高了叶轮体的质量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节约材料费、工时费、外出调试等费用9800余元;他创新的左右丝螺栓工装,改变了以前车间职工用样冲转圈紧固左右丝螺栓的旧传统,不仅使产品的外观质量非常完美,工作效率也提高近一倍。
如,加工平台铸造车间在铸造精度较高的数控冲床的主要框架部件——冲床平台的时,刚开始采用的是由顶注式进行顺序浇注,由于此铸件的高度差过大,且长达三米,造成了浇注时铁水对型腔的冲刷比较严重,容易导致铸件的夹砂缺陷。工艺员梁勇从打破常规的造型工艺入手,大胆采用在型腔的旁边开设与铸型等高的直浇道,将铁水引到下部分型面,由底部注入,这样不仅避免了铁水对于型腔的直接冲刷,杜绝了夹砂、起皮等铸造缺陷的发生,而且由于铁液经直浇道的缓冲,就使得铁液由底部进入型腔时液流平稳上升,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此铸件的表面光洁度,铸件的一次达标率较以前提高了10%以上,每套冲床平台可降低成本1000多元。
再如,漯河公司机加工车间一台闲置多年的30车床,车间工艺员和维修工自发地对其进行了整修、改造,改制成一台伞齿轮研磨机,有效降低了产品齿轮箱噪音,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合格率5%,几近报废的车床又重新走上岗位发挥余热,盘活资金3万余元。
再如,以前,漯河电炉车间热处理高频炉淬火圈采用的冷却水是自来水直接给压供水,冷却水经淬火圈后直接流入下水道,造成了浪费。电炉车间的维修工王跃华、周付新从自备水冷却系统中分压出一只供给淬火圈,冷却水使用后流回冷却池进行二次利用,年可节约水费4000多元。
如,加工平台加工一车间车工毕明国,他一个人创新制作的工装、刀具就有17种,将自己的车床变成了多功能车床,能加工多种以前不能加工的工件,一次,在加工一批轴类工件时,由于该工件的第一道工序是齐两端面打中心孔,干过车床的人都知道,尾座打中心孔加工法是被广大车工沿用数代的一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