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不断扩展,杀伤支援能力不断增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以信息为需求和导向,变以往以人和装备等平台的规模和数量为重心,为以联结平台的网络为中心,通过数据链路,把人、装备等平台要素联成为一个网络化整体,通过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移,提高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反应能力,实现国防动员整体效能的量级倍增。这正是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争节奏明显加快,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战信息量剧增,制信息权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同时,现代作战残酷激烈,毁伤破坏严重,物质能量消耗巨大。这就要求国防动员具有较高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和决策应用能力;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毁伤和持续保障能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正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必然举措。第一,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以信息为媒介,可通过与国家潜力的紧密联接,将国家潜在实力转化为体系对抗的有效实力。第二,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可通过与
国家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增强战争动员的基础与潜力。第三,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以应用为目的,通过发挥信息能量,对各动员要素达成优化组合,增强应急机动动员能力。因此,我们要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坚持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国防动员之路。 以国防动员建设模式转型为目标,科学确立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动员理论上,加紧研究和建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理论。但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国防动员理论还是建立在机械化战争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的基点是为了打赢机械化战争。在新世纪新阶段,打赢信息化战争势所必然的成为我们军事斗争预备基点的情况下,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紧信息化动员理论的研究,以动员理论的转型指导和牵引动员模式的转型。 二是在动员内容上,要尽快建立和形成以信息动员为核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纵观人类战争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社会形态孕育着不同的战争形态,而不同的战争形态,又依托于不同的动员基础资源。只有以不同时期的动员基础资源为核心,及时优化组合动员内容结构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战争动员的需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败的要害性因素已不再是体能、热能,而是信息能。在这个时期,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物质基础,战争动员的重点势必转移到信息动员上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虽然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但信息动员在战争中的地位却在不断提升。在2003年上半年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虽然动员的兵力比海湾战争少得多,但信息动员的规模却比海湾战争大得多,仅民用卫星就动员了100多颗,为海湾战争的20多倍。因此,正视信息动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基础地位,尽快建成以信息动员为核心的动员内容结构体系,应是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核心标志。 三是在资源治理上,要加快开发和建设可视化的动员资源配置治理数据库系统。要提高对分布分散、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动员资源的准确掌控和精确动员能力,就必须建立可视化的动员资源配置治理数据库系统,实现电子化动员。首先,要研究开发公用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作为动员资源配置显示的电子平台。其次,要研究开发军民一体、平战一体、技术一体的国防动员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治理数据库系统,作为国防动员资源数据治理操作平台。再次,要大力加强对各种动员资源的潜力调查、计算机编码和分类建库工作,以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第四,要建立动员资源定期申报、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