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经营方向。
四、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应注重的问题重视财务分析,对于优化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提高决策水平,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治理目标的实现无疑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熟悉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有时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财务分析本身所固有的各种局限性。财务分析局限性财务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的局限性。譬如公司可以采用窗饰技术(windowdreingtechniques)[4],使其财务分析依据的财务报表变得较为有利的状态以蒙骗财务分析师。例如在1998年底时,宁波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从银行得到一笔金额为200万元的贷款,但该公司将这笔资金作为现金搁置几天后,就提前于1999年1月4日将贷款还清。这种做法可以提高该公司在1998年底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但这种改善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而已,当公司在1999年初将贷款还清后,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又恢复到现状。针对上述种种局限,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采取如下弥补措施:
1.尽可能去异存同,增强指标的可比性。例如,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非凡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了横向比较等;
2.企业应当根据需要设置一些适合企业内部经营决策需要,有助于揭示各种深层次财务信息的分析指标。在计算时应尽量消除通贷膨胀的虚假影响、季节性因素的歪曲影响,并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有机地纳入分析过程;
3.注重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4.不能仅凭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便草率下结论,而必须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获得利能力等各类、各项指标综合权衡,并结合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内部不同时期经营理财目标的不同进行系统分析,力求通过指标的现象揭示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实质,我们还可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各项指标相互影响后的净结果,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来判定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最后以此为标准,将公司进行分类,以便进行财务决策。
5.不要机械地遵循所谓的合理性标准,而应当善于运用“例外治理”原则,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资格
考试考办编.财务治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财政部cpa考办.经济法规汇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胡玉明.西方财务会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
4.黄俊昌.企业财务治理与分析.北京.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