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监察与事前、事中监察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既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治理漏洞更要开展事前、事中监察。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本身是否正确、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工作进行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事中监察,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者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
⒋坚持监督检查与改进企业治理相结合。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从狠抓治理的薄弱环节入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治理中存在的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效能监察,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治理的完善和优化。要重点围绕搞好成本治理、资金治理、质量治理,充分运用会计监督、经济核算、质量监督、审计监督等手段,对企业治理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使企业治理达到效率、效益、质量、廉洁的统一。
⒌要处理好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涉及企业治理的诸多方面,没有企业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也很难取得实效。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包打天下,一定要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考虑业务部门所具有的规律和特点,依靠他们的有效参与,把常规性的监察方法、手段,同业务部门的一些考核、测评方法结合起来,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整改,更好地实现效能监察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拓宽效能监察的范围,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重要环节的监察
企业的经营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效能监察不可能面面俱到,非凡是在当前改制、改组的情况下,必须抓住一些要害环节。
一是要加强对决策环节的效能监察。主要监察企业是否建立并遵守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是否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擅自作出重大决策等问题。
二是要加强对财务治理环节的效能监察。通过对资金流动过程和企业帐户设置的监察,看企业财务审批是否规范,有无违规动用大额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做假帐、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三是要加强对重要物资购销环节的效能监察。主要监察企业大宗物资购销是否实现了规范的招投标制度,是否存在人为增加购销环节、高价购进、低价卖出的问题;企业领导、业务人员与他们的亲属等私人创办的企业发生关联交易的问题,以及利用市场价格变化在价格结算时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问题等。
四是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在建项目的治理环节的效能监察。主要监察工程招投标程序是否健全、操作是否透明,监管和审批程序是否完善,在建项目的治理是否规范,有无虚列成本、提高造价、验收走过场,以及收受好处费或回扣等问题。
五是要加强对企业改组、改制、兼并、破产、调整、搬迁等环节的效能监察。监察企业是否进行严格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有无严格的监督治理程序等。
总之,我们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要围绕改善企业经营治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针对职工群众反映强
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效能监察,要深入到轻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开展效能监察。
(三)要加强监督和执纪,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监督和执纪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开展效能监察也是如此。检查具体业务工作中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违纪行为,是监督的主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督促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治理。同时,要分清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是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当前效能监察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