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实力雄厚的优秀人才队伍来支撑。公司一直把引进人才作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不断拓宽渠道,切实加大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力度。依托省、市、县人才网,建立企业人才网页,向全社会发布“求贤”信息,通过网络招聘各类专业人才;向有关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引进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招聘各类优秀人才。近年来,公司多次参加省、市、县人事局组织的人才招聘活动,远赴西安、武汉、哈尔滨、杭州等地招聘人才。仅2009年通过公开招聘,就有2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被录用,并安排在主要技术和管理岗位。
二是搭建平台“用”人才。公司一贯坚持以发挥员工技术专长来鼓励人才,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根据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量才使用,用人之长,把人才放到最合适和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如1990年,公司招聘了一名毕业于洛阳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大学生贝伟斌,贝伟斌与公司同舟共济十五年,刻苦钻研,不懈努力,为公司开发了五十多种彩电用声表面波滤波器,近百种通讯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及谐振器,为公司创造了2亿多元收入,创税利5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深化和拓展“德清模式”,善借外“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和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及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与仪器科学学院共同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基于呼吸检测的肺癌早期诊断仪的研究》,还参与了其国家863项目《基于sh-saw阵列传感技术的海水毒污染监测系统的研究》;和浙江大学物理系合作开发《高掺镁铌酸锂晶体及相关光学元件》;和山东大学共同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研制;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起开展了全息存储材料的研究;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同开发新的晶体生长技术等等;另外,我们还和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在声表面波技术的研究上有着长期的合作。同时,公司积极寻求和国外的技术合作,曾先后和法国、德国的两家公司签订了产品合作开发协议,目前已开始运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不仅为企业现有人才参与科研提供了平台,而且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三是创优环境“留”人才。公司各级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努力营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1998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及考核制度,创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政策。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定的股权奖励,并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确定职称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技术参与收入分配,充分激活人才的创新细胞。2009年,为规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结合管理岗位和特点,公司对从事管理岗位的专业人员进行评聘,充分体现出人才的实用价值。并在有序的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中,使各类人才充分享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时,公司还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生活环境和待遇,经常与专业人才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公司专门购买了7套公寓住房,配齐必要的生活设施,为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每逢重大节日,公司都安排与外来人员一起会餐、谈心,关心年青人才的婚姻状况,帮助解决其子女就学、家属工作和户口迁移等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三、切实强化员工教育培训,努力为企业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