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关系党在新型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由此而衍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和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也在不断壮大,产业工人作为我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一支“热情高、能力强、适应快”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尤为重要。
一、困难与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建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选好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不容易。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难选拔。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来看,党组织书记起码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要热心。非公有制企业的最大不同就是“书记不是官”,这个官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党支部书记尤其要注重是否热心党的工作,是否愿意为党尽义务。二是有能力。非公有制企业这一特殊环境,要求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懂经营管理,并会把二者结合起来,没有这种基本素质,就很难在企业扎根开花。三是能适应。有些机关干部虽有党务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以这些基本素质来衡量,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党员中,能够胜任领导工作的人才较少,造成党组织书记难选。部分企业由于选不出合适人选,党支部书记由做司机、保安工作的党员担任,难以打开工作局面,这一类党组织形同虚设。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2.队伍难稳定。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队伍难稳定,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有些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不惜巨资,但聘请党支部书记却非常小气,主要还是对党建工作缺乏认识,看不到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价值与作用。因为待遇偏低,工作难做,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二是企业随意辞退党组织书记。企业有用人自主权,上级党组织应尊重企业自主用人,问题是有些企业主不愿意建立党组织,领导出面做工作,当时应承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找个借口辞掉。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对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3.作用难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大部分由企业主聘用,有的虽是上级党组织推荐委派,工资还是企业发。俗话说:“端谁的碗,服谁管。”这样的“打工书记”在发挥党组织作用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上级党委虽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很难落实。为企业做好事、做贡献可以,监督做不到。还有一些企业党组织是“挂名书记”,有些企业的党员选老板当书记,多数“老板书记”没有时间和心思抓党建工作。有些老板找亲朋好友当书记,挂个名应付上级了事。这类党组织基本不起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非公有制企业及党组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