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揭阳外向型民营企业国际竟争力的思路和对策 1992年建市以来,揭阳的民营企业取得快速的发展,民营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已成为推动揭阳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2008年我市规模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0.41 亿元,增长39.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1%,对全市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0.83%。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揭阳市外向型民营企业也不断壮大,已成为外贸出口重要力量和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力军。但同时,面对着我国加入wto后竟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日益成为揭阳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揭阳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竟争力的基本情况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揭阳外贸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彻底深化,国家对外贸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彻底放开,至2008年底,我市共有外向型民营企业375家,占全市所有外向型企业总数的88.4%,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 208家,出口额 58135万美元,同比增长 38.8%,民营企业的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持续增加,由2008年的37%,上升到2008年的41.1%。
(二)、外向型民营企业层次有所提升,涌现一批龙头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外向型民营企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许多民营企业已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的状况向现代化企业的投资经营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积极探索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与国际化企业经营模式接轨。如实行股份制、年薪制,甚至开展资本经营。榕泰股份、广东巨轮、康美药业、雷伊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民营企业已成功上市,涌现出一批规模化、拓展能力强的民营出口龙头企业。2008年,我市出口超千万美元的民营企业21家,许多民营企业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转变,使得我市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并努力向国际化品牌迈进。目前在我市出口企业中获得中国名牌2个(揭阳顺达、广东榕泰),获省名牌20多个,民营企业出口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民营经济集群程度较高,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外向型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的集约发展型成了一批行业集群较高的产业特色。如普宁纺织服装、东山五金不锈、榕城鞋类、渔湖试验区玩具、钟表、揭东化工、轮胎、揭西电子琴等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外向型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上更为主动,有效地拉动了我市外贸出口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 揭阳外向型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竟争力方面存在问
题。
(一)外向型民营企业比重偏低,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数量较多,但进出口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少,总体出口规模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市民营企业4598家(不含个体工商户),目前,全市办理的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民营企业占全市民营企业总数 8.1%。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仅占有进出口经营权的48.5%。而且民营企业的出口实绩集中大的龙头企业,大部分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规模小,国际市场开拓实力较弱。
(二) 外向型民营企业综合素质偏低,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是目前我市民企产品结构主要限于服装、五金、不锈、鞋帽等传统行业,产品技术含量、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生命周期较短,成长性较差。
二是总体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民营企业自主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够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所占比重偏低。
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跨国企业相比,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