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大扶强不再靠政府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靠企业主体的行为,企业自身的“做”是内因,政府的“扶”是外因。企业作为主体,自身首先要有做大的冲动,有做大的规划,有技术创新的意识。因此,列入政府“做大扶强”对象的企业,首先应该是改制到位、机制到位的企业,未改制企业必须先解决改制问题。政府的扶持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机制有活力、发展有冲动,谁有条件做大就支持谁。每一个有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都应当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有相关的措施,使企业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进而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形成,提高经济竞争力。
(二)做大扶强既要扶持规模企业,也要重视抓好一批成长型企业。列入做大扶强的企业,应有一个量的概念,近期*-*亿,中远期*-**亿,发展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领先。但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的企业虽然块头不小,但体质差,有些企业尽管现在规模不很大,但在同行业中竞争力较强、市场潜力较大。因此,我们做大扶强在盯住重点骨干企业的同时,也要重视扶持发展一批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对列入做大扶强名单的企业,要像省“五个一批”企业一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淘汰机制,并及时将好的苗子企业列入扶持对象。当然,列入做大扶强的企业宜精不宜多。
(三)做大扶强既要重视政策扶持,更要注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目前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尚未打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尚处于成长期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做大扶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策扶持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特别是加入wto后,wto规则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公平,更多的政策性壁垒和保护将不得不取消。因此,政府支持企业做大扶强,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文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经济主体的行政干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四)做大扶强既要重视扶持现有企业,加快自我发展,又要善于借助外力,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做大。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现有企业抓投入、抓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加快自我滚动发展,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借助外力做大企业,包括鼓励企业开展并购、推进企业强强联合、争取股票上市或借壳上市、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来衢落户等。目前开发区一些入区企业发展势头不错,在洽谈接触之中的项目也不少,包括一些外商,这其中很有可能会冒出一些大企业来,也可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的企业,所以我们做大扶强不能只盯着原来的几家企业不放,而要进一步拓宽视野,特别是要重视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做大扶强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即使是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也可以走开放的路子,引进外来资本联合做大。
(五)不仅工业企业要做大扶强,其他各行各业也有做大扶强任务。做大扶强应不限于行业,工业企业有做大扶强问题,其它行业、各个口子也有培育重点骨干企业问题,如:如何培育一批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和深度开发能力,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的生产;建筑业如何抓住当前投资需求较旺的有利时机,拓展市场份额,提高资质水平;流通、外贸行业如何培育一批销售和出口创汇大户等。
三、政府在企业做大扶强中应做的工作
(一)加快重点骨干企业改制步伐,从机制上解决做大扶强的动力问题。
目前我市发展势头较好的骨干企业,都是改制到位的企业,改制的效益是明显的,而有的原来的重点企业,由于尚未改制或改制不到位,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萎缩。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改制,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身份置换,企业才有活力,才有做大的动力,这是绕不过去的。因此,我们要把加快重点骨干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