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积极性,这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这里给大家说个例子,英国在发现美州大陆后,又发现了澳大利亚,打算把罪犯运送到澳大利亚去搞开发,结果上船时人多,到达时少了许多,原因是船商压减成本,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造成人员死亡,派官员监督、押运也无济于事。后来有人出主意,根据到岸人数结算费用,这样,问题解决了,同样的费用,省却了好多麻烦。这就是机制的作用!机制一变,做起事来很轻松,也有效果。因此,从我们目前的工作来讲,体制上可以逐步完善,但机制必须尽快转变,这应该作为我们管理工作的重点。
在抓好激励的同时,再抓内部管理。内部管理要瞄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或稳步过渡,不要急于一步到位。比如,内部基本制度的建立等等一系列工作,如果要做,组成一个小班子来认真研究、调研,认真的比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做方案,不要急于宣传。做好了,再认真讨论,讨论以后提交股东会、董事会审定,定好了,再谈执行。千万不能今天搞个这,明天做个那,搞得人心慌慌的,没法干事。一句话,要稳步做,不能操之过急。
第三,谋定位,抓好发展。我认为做好定位是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核心。我到河南油田来了以后,每走一个单位
就强调定位,强调定位必须准。我们想干什么事,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目的明确了,再定目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做正确的事”。目的、目标、途径、策略,这是战略管理系统。目的明确了,制定目标,就是你的战略,下来是途径,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你不要把目标订得很好,而目的不明确;对策、途径研究得挺好,战略目标不实际,目的不明确,那也等于瞎干。应该如何来考虑定位和长远发展呢?首先,不能急于求成。急于做,定位不准,将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损失,在职工中的威信也会受影响。如果现在定不准,可以先摸索,先定近期目标,暂时把近期目标作为长期目标来探索。其次,要现实。把近期手头能赚钱的产品或产业放到第一位,然后再考虑长远,不断琢磨,哪些方面还能做好,哪些方面做不成,目前的产业还能维持几年,或者说将来几年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要认真研究,把事做扎实,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实际上把思路定好了,下面干就得了,不需要事必躬亲。
定位准确了,决策上要民主化。领导就是选择。过去讲领导是出主意、想办法,现在看来这个提法不全面。作为领导,要注重发挥下面各个层次的作用,包括副职、机关、基层和职工,凝聚大家同心协力,都来出主意想办法,你重在选择。你选择得好,定位就准;选择得不好,定位就不准,不要怕当初不是你提出来的、不是你想出来的。包括中央的许多决策,也是下面先干出来以后,上面认可才推行的。比如农村改革,就是下面先干出来的。再举一个古代的事例,刘邦为什么能取得江山?实际上当时刘邦和项羽在进行争夺时,大家都觉得他出身不高贵,打仗也不行。要说刘邦运筹帷幄不如张良,那为什么刘邦行而张良就不行呢?张良“智商”很高,但“胆商”不行,主意很多,但没胆量执行;还有韩信,刘邦问韩信:“主公能带兵多少?”,答:“兵不过三千”;又问:“你呢?”,“我多多亦善”。就是说韩信能带兵,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让他当一把手不行,他的综合协调能力不行,“情商”差一些。治国安邦,刘邦用张良和萧何,他就是能充分听取下边的意见和放权、平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好董事会的作用、班子的作用,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决策才能定得准,更重要的是能服众。如果我们一把手提出一个意见或方案,大家不同意、不理解,你非得向下压,越压越糟糕,在国企里面可能还能压成功,在改制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