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折算,也是不到200亿元。如果不含房地产,协议内资727亿,到位内资399亿;合同外资8亿美金,实际到位外资10亿。
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商投资非常重要。提升成都的形象,提高成都的品位,提高成都各种产业的档次水平,也需要大力吸引外商投资。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要继续做好。但与此同时,在招商力量的分配上,内外资都不可偏废。内资的统计上有不太准确的地方,就算是抛掉50%的水分,也是够多的了。所以内资在上量、扩大就业、扩大规模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两者从不同方面支撑成都经济的发展,要辩证地看待内外资的关系,共同抓好,不可偏废。
谈到这些想法,不一定很准确,考虑得不是很周密,供大家参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批评。总的来讲,希望大家要充满信心。对外招商引资中经常讲到成都的投资环境,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可以给外商介绍2、3个小时成都的情况,一点问题没有,脑子里已经把成都的形象、未来几年的发展吃得相对比较透了。我们的人文、人居、人才,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大都市综合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足可以支撑大的产业发展。而且成都的美誉度在不断提高,最近我们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加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准实施,成都市拥有了众多的发展机会。产业基础也比较好,各大门类的产业,冶金、汽车、石化、it、医药、家具、鞋业等等,都有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产业聚集,产业门类很齐全,具备了承接各种产业聚集成都发展的条件。加上我们的工业布局规划,近几年发展形成了气候,基础设施条件在逐步增强。葛红林市长曾说过,可能成都在全国说得上话的、领先的就是工业集中发展,若干年后会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优势。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外来投资者往往看了成都市大的规划,如城市布局规划、工业布局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后,感到规划是超前和比较科学的,对这个城市增加了信任感,觉得这个城市比较有品位,有潜力,发展方向明确。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条件,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信心,掌握好成都的情况,宣传好成都,争取全年能够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在座各位共同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