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磨练不畏艰难的意志,养成自强不息的品格,锻造锲而不舍的毅力,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乐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操,体现着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和他人应尽的一种道德义务。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同时要求,“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是在实践中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一个试金石。共产党员讲无私奉献,就是要把工作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放在首位,不能事事计较个人“得”与“失”,办什么事都讲条件、讲价钱;就是要“舍得吃亏”,非凡是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主动舍弃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就是要敢于牺牲,勇于献身,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讲奉献,当然不是要求大家放弃或者无谓地牺牲个人利益,相反,党组织要从各个方面关心同志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你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才环境。
五是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为人从政的基本操守。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有来自权力的,有来自金钱的,也有来自美色的;有来自物质的,也有来自思想的;有来自“洋”的,也有来自“土”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党一再敲响警钟,告诫全党警惕腐败之风,要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并且采取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重要决策,旗帜鲜明地惩治腐败。但是,总有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诱惑,抵不住腐蚀,腐化堕落下去,成为历史的罪人。不少腐败分子走向堕落和犯罪之初,明知是错误和危险的,但总是心存侥幸,直到锒铛入狱才痛哭流涕,然而为时已晚。“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我们一定要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已,以所肩负的神圣使命鞭策自已,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真正做到廉洁自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净化自己的“生活围”、“朋友圈”、“娱乐圈”,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人、勤政廉洁为官。
这里,我愿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结尾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关于精神状态问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生的支柱,精神是前进的动力。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党和人民事业至关重要,新中国诞生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已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他说,假如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指出: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治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三严四自”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要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首先体现在解放思想上。一个地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