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建立我市应急管理体系步伐。
1.尽快组建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xx办电〔二零零八〕1xx号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级政府要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乡镇政府要组建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在x月31日前全部完成并上报。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使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解放军的骨干作用。二是要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公安、卫生、地震、安监、农业、林业、水利、环保、质监、交通、电信、铁路、建设、国土、电力等部门和石油、石化等企业要按照市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组建和训练各类专业应急队伍。
2.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精心组织预案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编制。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所谓“横”,就是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不可或缺。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不留空档。要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注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吸取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第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提高预案质量。
同时,要积极开展预案演练工作。按照应急预案的流程和要求,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后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并向上级相关部门作出书面总结报告,要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3.进一步做好应急资源普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各县(市、区)和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基本情况的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切实保证应急救援需要。要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做好危险源的监控工作,把各项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尽可能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尽可能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各级财政要把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市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了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指挥系统技术保障、科技支撑等12个方面的应急保障措施。发改委、民政、公安、财政、交通、卫生、商务、电信、保险等部门是主要的保障部门,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应急保障措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抓好典型,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9〕52号)精神,要特别重视城乡基层和各项基础工作,着重加强乡镇、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以及其它薄弱环节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每个县(市、区)要抓好xxx个试点,通过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力争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