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经营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是产业化经营领域拓宽,龙头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领域得到不断扩宽,龙头企业组织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目前,全县各套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共22个。其中: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户,占总数的68.18%,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户,占总数的9.09%,其它经营组织5户,占总数的22.73%。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产业化发展动力得到加强,探索出多种形式的利益连接方式。企业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动力。在全县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民的连接方式中,“订单农业”占主导地位,合同方式和内容已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规范了订单内涵,强化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二是引入了保险机制,提高了共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发展了规模种养,通过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种养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利益连接载体,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在农业产品贸易中的谈判地位,使生产组织与管理、企业收购农产品等环节的衔接更加顺畅,公司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是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带动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他们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和租赁承包等各种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自身活力,迎接严峻的市场挑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截止2009年全县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7户,拥有固定资产总额8703.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9097.7万元。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发展种养农户21800户,约占全县92982户农户总数的23.4%,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每户农户平均从中增收1966元。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创建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的新框架、新机制、新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三、砚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还是要清醒看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增值率低。我县农业产业化中的农产品工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90%,我国仅有40-50%,我县为30%。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2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只有7户农业龙头企业,仅带动全县少量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大部分农户未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的动力,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直接表现为市场竞争力。我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加工水平技术仍处于先进地区90年代时的水平。四是连接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发展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从全县来看,农户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不少地方仍停留在买断关系上,生产、价格、质量、服务的变化时刻影响着联结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五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多种原因,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落实。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大力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对农民和农产品基地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