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实践看,自我教育一是采用设问法。即向党员提出问题,启发党员的思想,发动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如,有的地区在党员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干了什么?应给后代留下了什么?”的“三问”活动。还有的党组织采取了让党员重温人党志愿书和人党誓词的活动,这种设问法的特点就是启发党员自己去思考,总结自己的工作,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二是进行党员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教育活动,让党员进行自我剖析,通过查摆对照,找到不足,达到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促进的目的。
㈥典型教育法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榜样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源于人的社会从众心理。在党员教育中,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树立一批典型,以引发模仿心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都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对于进行党员教育,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党员教育中,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一般应注意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立足真实、客观。树立典型,必须使典型具有榜样性和说服力,这就需要典型必须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近年来,有些典型教育的效果不佳,往往同树立典型和典型教育中的失实有关。
.注重层次。党员的思想状况存在差异,层次性有高有低。因此,在一个基层党组织内,应既有先进典型,也有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否则,典型单一,忽视各个层次的特点,这样“点燃一盏灯”,就很难收到“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反面的典型教育,这是纪检工作中经常采取的教育方法。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党员违纪的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为什么一些党员会犯错误,怎样犯的错误,以及犯错误的危害,并从中提炼出带有教育意义的观点。这种典型教育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党纪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鲜明的时代性。共产党员的标准、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习惯于旧框框、老眼光,不管形势怎样发展,仍抓住老典型不放,用过时的典型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党员,往往会使人有一种格格不人之感,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时代造就着新的典型,只有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党员,才能使广大党员焕发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㈦对话教育法
对话是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交流方式。它是领导者与群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够进行“双向思想交流”,使得群众的疑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要求和呼声能够迅速地上传下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对话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一般说来,党内对话可主要运用以下方式:
.解答式。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对话方式。主要是由党员群众提出问题,党务工作干部根据提出的问题一一对答,这种形式的对话对教育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出迅捷的反应。
.探讨式。当觉察到党员中有某种倾向性问题,找一些党员进行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以探询的口吻了解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消除消极因素。
.辩论式。对一些党内问题,往往干群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这种认识分歧,可采取争辩式对话的形式,干群双方各谈各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达到喻事明理的目的。
.漫谈式。这种对话不必明确主体和客体,干群坐在一起,像座谈一样,谁都可以提问,谁都可以回答,气氛融洽,共同交流。
对话不仅需要讲究形式,而且更应注重方法和艺术,要使对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就需要把握对话中的一些基本要领。
⒈要有准备。要事前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对话前,通过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