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商人员明确任务,奖罚分明,比如苏州新区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实行年薪制,重压力、重奖励,全市上下凝聚了一股招商引资的巨大热情和力量。苏州各地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细;三是精诚。已经从当初的招商引资向今天的招商选资转变。苏州的招商引资工作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资合力。
第三,人才机制活。苏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一是注重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苏州重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和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健全政府、本站原创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二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重点培养与吸纳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建立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形成民主、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在拓宽识才选才渠道方面,他们加强与开发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沟通,把高级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妇女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努力将全社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视野。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苏州加快了研究生城和国际教育园建设,实行开放、联合的办学机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采取招生和委培等形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他们依托开发区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了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交易渠道。在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苏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场和无形人才市场的协调发展,疏通公有制组织与非公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第四,服务环境优。苏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了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的61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里边跑跑,所有的手续就都办妥了。在创设优良的服务环境上,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1对1”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在苏州,无论哪个部门,办什么事情,都有规范的程序要求。所需材料、标准、时限、谁负责以及负责人不在时谁接替等内容全部公布上墙,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的事情发生。
苏州强调招商引资过程就是一个全民动员的过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的一次汽车博览会,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人一上午就与20多家参展企业签定合约,汽车展览涉及的场地征用、资金投入、收益分配等事情复杂而敏感,一个办公室副主任怎么决定得了?答案很简单,对于这些事情,园区都有明确规定,并早已公诸于众,可操作性也很强。这位副主任说,就是园区“一把手”去,也是这么做。苏州还注重为外商提供合格人才,在工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达到英语六级水平,可直接用外语同外商对话。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