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扑火物资、建立扑火队伍等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因失职、瞒报、迟报、责任不落实、扑救不力等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资金、队伍、设施三落实。森林防火必须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我们有些地方宁可花大钱扑火,也不愿花小钱防火,老是亡羊补牢,花了大钱出了大力却事与愿违。今后,要重点考核各地的防火资金投入情况,对资金投入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和地区,要取消评优资格。森林火灾的扑救要以“打早、打小、打了”为目标来开展。首先各区(县、市)要进一步加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反应迅速、专业高效的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并定期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消防队伍的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快速扑救能力。其次,各地要高度重视森林火险监测系统和其他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先进的设施来完善预警信息机制,增强火险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四,兴林富民,着力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山林分到农户后就成了农民致富的一个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我市的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一是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与决心。二是政策不完善,扶持力度弱,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三是投入不高,机制不活,产业化水平低。四是基础薄弱,管理粗放,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要抢抓机遇,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生产条件,在创新经营机制上下功夫,要突出区域、品种和功能特色,搞好规划,明确重点,强化扶持,着力建设一批以资源培育为主导、集约经营、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带,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专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和现代林业示范区。要在10个国有林场做文章,充分发挥林场的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优势,力争在名、特、优资源培育和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开展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林、生态景观林等产业基地建设。要引导和支持造林大户、林农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以租赁、合作等形式自建原料林基地。同时,要适度发展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高效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统筹发展非木材产业,重点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加快培育观赏苗木产业。进一步做大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做强以林产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做优以森林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推进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市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措施,促进我市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迈向“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市林业绿化工作意义重大。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林业发展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林业工作在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地位,始终把林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的总体要求,层层落实责任,把林业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谋划、强势推进。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林业投入。在目前我市林业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融资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林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借助外来力量,吸收外来资金。一方面要积极申报新项目,争取中央、省继续加大对我市林业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林业投资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要优化投入结构,明确投放重点,整合工程项目资金,避免“撒胡椒面”,集中财力办大事。就我市实际而言,应重点投入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深化林业改革等方面,积极培育林
来源:https://www.98523.com/fanwen/lingdaojianghua/nonglinmuyujianghua/201212/18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