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正当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狠抓全年各项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的关键时刻,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市蚕桑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的蚕桑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蚕桑生产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今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真正把蚕桑产业培植成为我县的骨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刚才,县茶叶生物资源办主任、蚕桑公司分别作了发言,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如何抓好2009年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年蚕桑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天上午,大家统一参观了*镇富母乃组蚕桑嫁接及新植沟开挖情况和班母村八一排的蚕桑冬耕管理情况。从实地参观情况上看,20*年的蚕桑生产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始终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和20*年5月14日全县蚕桑工作岳宋现场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了领导,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全县蚕桑基地规模从小到大,蚕桑养殖生产从无到有,实现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年,全县蚕桑面积累计达10564亩,实有面积约8100亩,养蚕面积6325亩,全县7个乡(镇)30个村委会165个村民小组4032户农户,养蚕3625张,同比增长 194%;产茧9.4万公斤,同比增长100 %;实现产值181万元,同比增长106 %,正秋蚕发种量达到全市第二,得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养殖示范成效明显,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养殖服务,蚕桑示范户积极性高涨,养蚕效益明显提高。截止目前蚕茧收入5000元以上的有13户,最高的已达1.1万元;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民小组7个;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委会有3个,收入最高的乡(镇)为*科乡;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摸索,种桑养蚕是适宜我县发展的一项短、平、快项目,是阿佤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柱产业。
(三)服务机构得到健全,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结合我县人员变动实际,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以西办发〔20*〕26号文件调整充实了县蚕桑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部分乡(镇)已相应调整成立了领导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负总责,狠抓落实。同时,佳浩公司也在我县成立了分公司,配备了4名专业管理人员,为了方便桑农在乡(镇)配备了9名技术员、34名村级辅导员,还配备了村民小组联络员,服务体系基本健全;蚕桑公司在*镇、*乡*村、*科乡、*乡、*镇设立了鲜茧收购点和烘烤点,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示范引导、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其可贵。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的蚕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没有真正领会贯彻落实市、县有关精神,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列入议事日程来抓,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坐车看看,没有具体抓,实实在在的抓,经常抓;部分群众只把蚕桑作为副业来种,种植零星,管理粗放;二是投入不到位。发展蚕桑产业既要种又要养,涉及面广,投入量大,蚕房需要建设,肥料、农药需要购买,但由于我县财力薄弱,群众经济基础差,投入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