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及良种猪的人工育种及禽类、良种肉羊、良种肉犬等品种的冻精配种工作,使我县所有畜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四年来认真落实丰收计划,大力推广十项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扩充和总结出“选良种、标准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加酒糟、添秸秆、饮足水、快育肥、适时出栏”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现已成为我县农民饲养育肥牛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出栏量,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据测定,肉牛采用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育肥,经80—90天育肥,日增重达到1.53kg,500kg左右出栏,每头赢利330元左右,比本地黄牛(153元)提高115%。秸杆综合利用比例加大,种草养鹅、种草养畜也出现了良好势头。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四年来,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禽类免疫率达到95.5%,口蹄疫免疫率达
到91.8%。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主要畜产品外销量连年增加。几年来,我县主要畜产品外销率逐年增加,外销率都分别达到60—90%。2002年我县建成宾安肉牛交易市场,集市上市日肉牛达到1500头,日交易量400多头,年交易额达到1.4亿元。2008年,全县牲畜交易市场达到10处,畜牧业经纪人达到1000人。宾县已经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以宾西牛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上海驻东北办事处协调,按照协议向上海等地的供应肉牛,打响了宾县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四年来的主要经验
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风险的坚强保证;坚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稳定,同心同德,干事创业,是保障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解决一切矛盾,不断推进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开创工作崭新局面的根本举措。
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县畜牧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一是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标准化生产涉及基础设施改造、饲料、兽药等产品监测、检验都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不足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影响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未普及。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存在一定距离。四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作还需加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亟待实施。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今后三到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未来的三到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畜牧强县的关键时期。全体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