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四年来副科级以上干部累计走访慰问贫困户在80多次,解决扶贫款1万多元,协助贷款200多万元,贫困户脱贫率达到100%。
(二)深入落实“牧业富民”战略,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四年以来,本届党委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县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县委制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方针,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强化工作推进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畜牧业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畜牧强县建设工作迈出崭新步伐。总的来说,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主要表现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基本实现了“半壁江山”。预计2008年底,全县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出栏达到1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6亿元,与2002年底相比增长29.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与2002年底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50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33%;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万个,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肉牛产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肉牛小区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强县产业专题推进,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题扶持等多项措施,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档升级。预计到2008年肉牛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肉牛业人均收入450元,分别较2002年底增长14.2%,33%。基地建设取得实效。2008年宾西牛业公司落户宾西经济开发区后,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全面启动。2008年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17个,部分小区已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5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四是落实哈尔滨市地方标准,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猪、黄牛、禽的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和98%以上,多年来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繁育站点143处,实现了繁改不出村的目标。连续多年黄牛改良都名列全省第一。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技术,培育适合宾县情况最佳肉牛杂交组合和三元轮回终端杂交最佳父本,为培育我县品牌的肉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良种猪的人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