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发布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1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1、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1名市里干部和4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2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2、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