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格局,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民生滞后的状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抓好“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对全市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带领农民发展农村、发展农业、提升农民素质,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工作任务繁重。要确保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是关键。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绿色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和开发农业,做大做强具有我市传统优势的主导农业,促进普通型农业、粗放型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做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创建一批农业特色强镇、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农业经济格局。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心镇对全市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箱包、金银丝、针织等特色块状经济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抓,并利用浙中市场群和本地市场带动家庭工业发展,培养经销大户,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开发“农家乐”,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2、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农村实事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抓实、抓紧、抓好,特别是事关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必须给予全力支持。要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着重抓好农民饮用水、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绿化等工程建设,不断加快“路网、水网、电网、电视网、通信网”等“五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强化农村教育、改善医疗卫生、丰富文化生活、健全社会保障”为重点,继续增加对农村民生建设的投入,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大镇乡卫生院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十项工程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认真开展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和山区镇乡帮扶力度,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山区镇乡加快发展。
3、着力提升农民素质。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要在农村全面开展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抓好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村民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经济,着力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科技素质、民主素质和法律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将更多的农民培养成为有经营特长的创业者和有技能的劳动者,努力造就一支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共建的工作机制,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村镇创建和乡风评议活动,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三、注重统筹,努力开创全市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全盘考虑,系统安排,统筹推进。
1、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在推动城市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以城带乡机制,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