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后续管理,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启动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状况。巩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成果,优化镇乡敬老院布局,做大规模、提升档次,进一步扩大社会化养老。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和山区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二是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切实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要切实加强农村的教育工作,加快学校的布局调整,在资金安排、师资配备等各个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注重农村学生素质教育。
(五)以加快山区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从我市情况看,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我市山区面积大,占到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否尽快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事关我市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和协调发展的全局。为此:
一是根据乡镇撤并和行政村调整的实际,进一步明确的山区镇乡村范围。确定佐村、三单、马宅三个镇乡为山区镇乡,巍山、虎鹿、*江、湖溪、千祥的部分村为山区村。
二是加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要充分发挥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通过技术培训、发放良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小额贷款等形式,支持山区农民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每年新增效益农业基地1万亩。效益农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大户、生态公益林、小流域治理、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农民饮用水等项目要优先安排给山区。要向上多争取项目、向下多扶持。加大财政对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小流域治理、农民饮用水和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重点安排在山区。山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小流域治理、农民饮用水等建设补助标准要适当提高,提高幅度不少于百分之二十。
三是大力实施“下山移民”。实践证明,“下山脱贫”是山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快下山移民进程。要加强移民小区的规划工作,根据省委1号文件,每个中心镇都要有移民小区,下山移民规划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当前实施的“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行依城建区、依镇设点,分层次分批次移民。根据规划认真落实下山移民小区的用地指标。增加对下山移民小区的投入,市政府对下山移民的补助政策不变,补助的资金应重点用于下山移民小区的配套建设和贫困移民户的建房补助。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以正确的政绩观保障“三农”工作的落实。
(一)努力营造全市上下重农兴农的良好氛围
各镇乡、街道,市机关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形成全市上下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在领导层面上,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具体来讲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认识上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决策部署上充分考虑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在发展规划上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筹划,在财政投入上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