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确保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同时,积极鼓励土地经营使用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着力推进农业专业化、企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尽快改变农业生产经营“低、小、散”的状况。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年内要搞好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并启动建设,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园落户。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实行股份化和二次分红(返利),从机制上确保了合作社内部的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省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去年省人大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省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我们要积极引导、鼓励发展。
四是努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加快建成25万亩标准农田,确保农业生产能力。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5年新建标准农田1.4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2 万亩,新增有效耕地2000亩,造地造田3000亩,宅基地整理600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业开发。实施南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恢复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市财政在中央、省项目资金安排的基础上,安排配套资金600万元。加快山区小流域治理、鼓励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要围绕52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任务,健全管理网络,落实补偿机制,强化各项封育管护措施。
(二)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竞争的能力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减少农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减少农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解决农民问题的重点转变到提高农民、转移农民上来。
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目标任务是2万人,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培训网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在去年安排1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培训的对象重点是是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营销经纪人。培训的内容重点是乡土技术和实用劳动技能。培训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要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不断整合培训资源。鼓励我市工商企业使用本市农民工,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经纪人牵头组织“来料加工”业务,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
(三)以“村庄整治”和中心镇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发展能力
当前,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发展环境比较差,因此,加快农村发展,解决农村问题,要把重点转移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上来。
一是深入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全面启动10个示范村建设和加快推进10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力争完成5个省级和金华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及50个环境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村庄整治重点是抓好对公路干线沿线村、镇乡政府所在地村、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村的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