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工作,加强疫苗管理,确保强制免疫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对县、县对乡镇的免疫质量监测评估和防疫巡查,对抗体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接近临界值的畜禽开展集中补免。同时加强对免疫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做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免疫薄弱环节,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双到位。要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近阶段防疫工作的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深入研究生猪科学免疫程序,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特别要针对快速型肉禽和蛋禽这两个免疫薄弱环节,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免疫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免疫效果。三要突出动物疫情监测分析,及时切断疫病传播途经。要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各地要按照《20*年*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紧急疫情监测。当前,重点要加大对种禽场、水禽饲养密集区、活畜禽交易市场、候鸟栖息地、野鸟活动频繁地区、散养畜禽、畜禽养殖集中地区及去年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地区的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免疫质量,分析和评估监测结果,预测疫病流行态势,提出防控对策。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补免,对监测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要组织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疫情报告员,加强疫情巡查,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四要强化动物疫病溯源管理,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使用和管理好牲畜二维码标识是建设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础工作,也是牲畜上市流通的前提条件。目前,全市已签收二维码耳标*万个,发放耳标数量*0*万个,但各地进度不一,*较快。各地要抓紧抓好,及时落实牲畜耳标资金,利用春防时机,做好牲畜耳标佩带工作。要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养殖档案管理工作,指导畜禽养殖场全面、准确地记录养殖相关信息。尽快建立完善的省级信息数据库,加大培训力度,保证信息数据顺利传输,初步实现从饲养、运输到屠宰各环节标识和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可追溯管理。要下大力气继续开展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完善动态监测点信息报送工作。五要深入推进示范乡镇建设,着力提高基层防控水平。要在全面总结去年省级动物防疫规范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进市本级和县级动物防疫规范化示范乡镇建设活动,使基层动物防疫力量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今年计划新建*个省级示范乡镇和*个市级示范乡镇,同时启动县级项目,达到下移防疫重心,夯实防疫基础的目的。此外,还将组织开展对规模养殖场的信用评估和等级评定,建立一批规范化动物防疫示范场。
(五)抓好畜禽排泄物治理,大力促进健康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是生态省、生态市建设和省政府“811”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也是为塘河整治创造有利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市要完成省下达的*个生猪存栏300头、奶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同时塘河整治涉
及三区一市的一批养殖场也要做好污染治理,因此,相比前两年,工作量更大,任务更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实施,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抓好督促协调检查,并积极探索后续管理模式。
(六)强化监督管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卫生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