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秋熟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应该说,今年农民增收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的,要充分认识到今年取得的成绩。但现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的隐忧很多,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要引起我们各位同志的高度重视。我县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多、资源相对偏少的县份,在农业的发展上,存在着特色经济培植不快、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劳动力转移推进不快、全民创业致富不快和农村面貌变化不快等五个方面问题,总体看,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比较严峻。现在时间已下来四分之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还没有完成序时进度。各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一条线的干部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拿出对策,狠抓落实,组织指导全县人民,发展项目,全民创业,一定要实现今年农民增收10%和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这是当务之急。
二、进一步明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责任
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要抓好当前,而且要抓好长远。今天上午,省里在盐城召开“十一五”规划调研座谈会,我谈到建湖“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小康。到那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要达到20亿元,全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要达到全市一流、全省上游水平。为此,要实现八个“两”。一是两“衔”。“十一五”发展规划要与“十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既要总结“九五”、“十五”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又要能延续到“十二五”、“十三五”。二是两“高”。高点定位,高速发展,在“十五”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必须翻一番以上。三是两“转”。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十五”是粗放经营,大投入低产出,“十一五”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两“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五是两“环”。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重视生态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六是两“大”。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七是两“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八是两“保”。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和制度不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应成为动力和保障。就农村工作而言,各层各级也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要做出特色,做大特色。我认为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精”水。建湖的特色主要在水产养殖、水生作物上,要做大品牌。二是“精”养。主要是禽畜和特水养殖,向名、特、优转化。三是“精”米。在“十一五”期间要打出建湖绿色大米品牌,同时,做大做强制种业,提高比较效益。四是“精”面。我县自行培育的“建麦一号”弱筋小麦,已经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效益也超过正常小麦品种,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做足深加工文章,提高附加值。五是“精”蔬。当前,我县蔬菜规模小,品种少,质量差,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以帮助农民增收。六是“精”果。要引进优良的果树、药材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七是“精”加工。发掘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外,还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争创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对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要达到4880多元,到2010年要达到8000元左右,每年要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的。各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一条线的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身上的担子,要切实把农民增收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来。
三、当前落实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是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全力实施“六抓促增收”措施,咬定目标,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0%、人均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