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探索和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调动广大农民大力发展贷栽木耳生产的积极性,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总结和谋划2008年发展木耳产业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实现富民增收。前几天,我和晓辉副县长带领相关部门,先后到辽宁盖洲市和吉林汪清县考察绒山羊养殖和袋栽木耳项目。看到他们的发展现状,我感触很深!我们县与他们相比,地貌、积温、资源都很相似,但我们却走在了后面。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青山乡结烈河村、建华村木耳生产发展情况,收看了赴吉林汪清县考察木耳生产实况,听取了青山乡及结烈河村、建华村袋栽木耳生产发展情况的介绍和08年各乡镇发展木耳生产的计划情况。晓辉副县长还在会上介绍了前几天赴吉林汪清县考察袋栽木耳生产的情况,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查找了发展中的不足,并对今后工作谈了一些想法,我非常赞同。下面我就如何发展好我县木耳产业,实现全民致富,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发展木耳产业致富于民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末,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强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村经济增势强劲,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教育医疗事业全面发展。建业村有个农民曾这样对我说,“原来出门挽裤腿,现在穿拖鞋就可以串门了”。我们嘉荫县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很多事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我们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了富民、康居、双通等“八项工程”,建设了一大批农村新型住宅,将水泥路修到了农家,解决了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自来水进入了农户,太阳能热水器安到了农家,美化、绿化、净化农村环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个崭新的新农村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所做的这些都是“标”,不是“本”。“本”是什么,“本”是发展生产,这也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前一阶段,我们研究了一项拓宽富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大力发展水稻,解决了沿江地区致富于民的问题。但有些地方,像青山乡、沪嘉乡、乌拉嘎镇这些浅山区、半山区不符合水稻发展条件,不适合发展水稻,不能让更多的百姓致富。可以说如何发展非沿江乡镇经济、促民增收、发家致富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前几天,我们到吉林省汪清县考察了当地地摆木耳产业,很受启发。从各方面论证,发展袋栽木耳对于我县来说都是一项富民增收的好项目。
(一)发展袋栽木耳,是实现全民致富的好项目。从客观的发展形势看,如果说水稻是沿江地区致富于民的好项目,那么发展袋栽木耳就是浅山区和半山区致富于民的好项目。实践证明,发展木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我们浅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木耳有资源、有基础、有经验。青山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他们以发展多种经营木耳生产为切入点,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迈出了非常好的一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发展木耳产业经验。建华村、结烈河村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昨天,我们陪同省统战部领导到青山乡建华村、建业村、结烈河村检查工作,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家家户户都在搞木耳生产,以往冬季农闲变成了农忙生产。据建华村的村民说:“我们发展地摆木耳除了年三十晚上不干活,初一早就开始生产。截止去年,全村270口人,地摆木耳发展到了270万袋,年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