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部署安排加快南部纯山区乡镇的建设发展工作,动员山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干事创业,掀起山区建设新高潮,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山区建设,促进山区全面振兴,实现全市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今后山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形势,把振兴山区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来抓
以垛庄、曹范、文祖、闫家峪4个乡镇为重点的南部山区,占了全市版图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明水泉水的主要涵养区,对于维护我市的生态平衡,保护明水泉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山区的建设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取得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受自然、历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南部山区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基础较差的区域。这与建设富而美的新章丘,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为促进山区发展,去年市委工作会议对南部山区乡镇提出了“要跨越赶上”的工作要求。年初,基于当前全市的发展形势,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山区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一系统调研活动,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山区的帮扶力度,用三年时间使山区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从现在看,推动山区快速发展、全面振兴,可以说是有必要、有条件,对全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有必要,是说山区目前的落后局面已经影响到全市的跨越发展,必须集全市之策,举全市之力加以突破。目前,4个山区乡镇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3.5%,但去年财政收入总额只有1322万元,不足全市2%;国内生产总值不足7亿元,仅占全市的4.8%;农民人均收入不足35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00多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村还有21个,占4乡镇总行政村的13.4%;83个村无集体收入,占4个乡镇行政村总数的一半以上。35个村还没彻底解决吃水问题,70个村未通柏油路。人均水浇地只有0.13亩,人均果树0.33亩。教育发展滞后,劳动力整体素质较差。在这样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下,如果不把山区发展问题放到全市工作的大局上去认真研究,不进行大力帮扶,任其常规发展,与其他区域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跨越赶上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将直接制约全市的跨越发展。
所谓有条件,一是说经过多年的发展,4个山区乡镇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积累了一定发展经验。山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我们抓住国家通硬化路的有利机遇,自去年以来,投资6816万元,重点实施了章莱路、圣大路、南横路、普雪路、三赵路等一批山区重点道路工程,并实施了“村村通”路网建设,两年修水泥(柏油)路228.7公里,山区80%的行政村通了硬化路,山区“行路难”已得到初步解决。通过实施山区供水工程,122个村不再存在吃水难问题。连续4年实施“6818”工程,4个纯山区乡镇的林果总面积达到4.28万亩。加快旅游业发展,七星台、海山湖、锦屏山、大青山等旅游景点得到初步开发。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建材工业和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山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山区群众想致富、盼致富,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并且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