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我县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总体上仍然相对滞后。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林业上的延伸和发展,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县林业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任务。各乡镇苏木和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国家现行林业、土地等相关政策允许范围内,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要继续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林业政策,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全县200多万亩集体林地,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合理开发利用林草资源,实现生态建设长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的有机结合,调动广大群众加快营林步伐、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的积极性。
(三)要加大突出经济效益的力度。
在实现基本绿化的条件下,生态建设的重点要及时转移到突出经济效益上来。要大力调整生态结构,合理布局,依托项目建设,要大力营造灌木饲料林、经济林和用材林,搞好林业分类经营;要合理划定分类经营面积,让农牧民在积极争取公益林专项补助中受益;要加快沟道治理,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要坚持林草同步,在增加植被覆盖度的同时,服务于全县由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转变的大目标; 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强优质种苗基地、优质草籽基地建设,培育出适销对路的种子种苗,在满足县内需要的同时,要盯住西部,还要盯住城市绿化、美化,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品种,把种子种苗产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新生产业。要大力发展林下复合经营,提高产出率。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提高保护和抚育水平,提高生态资源单位产出能力。要加快重点农防林改造,保持生态用水平衡,提高防护等级。要科学规划,加快生态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四)要加大依靠科技支撑的力度。
要按着以工程为骨架、以质量为中心的建设要求,在操作中坚持按科学规划、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监理、按质量投资。在生态建设规划上,要按着分类经营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地貌类型,划分不同类型区,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在工程设计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适地适树;在工程措施上,带、网、片结合,陡坡地全面整地造林,缓坡和平台地
(五)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退耕还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