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等殊荣,提高了xx的知名度,提高了xx的含金量。xx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县帜,这面红县不但要飘扬下去,还要把xx生态这个品牌做得更大、更响、更亮。让xx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资源的宝库,成为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热土。
生态建设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点。从去年9月4日到今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对xx三次作出批示,朱镕基总理两次作出批示。国家林业局把我县作为联系点,国家计委派员到我县就生态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意见。xx的生态建设规划最终是由国家林业局确定的。xx需要用更多的行动,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作出典范、提供借鉴,需要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跨跃式前进。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生态的恢复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确定的八年时间达到国家山川秀美目标,也是阶段性目标。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一任连着一任抓,一代接着一代干,推动生态建设不断走向更高水平。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发展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最持久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今年我县春季造林形势比较严峻,降雪分布不均,距造林结束时间还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干旱缺水仍将是主要制约因素,加之造林任务较重,各乡镇苏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必须坚定这样的信念,不但要造好林,还要造出新水平,使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成为全年工作的第一亮点。
二、加大“六个力度”,提高造林绿化水平
(一)要加大群众投工投劳力度。
有人片面认为,大搞生态建设,让群众投工投劳,影响群众生产,实行税费改革,应该取消大会战,改由国家投资搞生态建设,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农牧民每年拿出几十天搞生态建设,使我们的生态资源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最终受益的还是当地百姓,谁也搬不走、拿不去,这是利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好事。组织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就是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国家拿出大量资金扶持生态建设,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投工投劳。今春我县总造林面积32万亩,全部为国家投资项目,是历史年度造林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也切实需要我们加大投工投劳的力度,保证建设质量,保证按期完成。除了国家投资项目外,我们还有上百万亩的中幼经济林需要抚育,不能只建设不抚育,现在已经到了建设与抚育要同步进行的阶段。当然,这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必须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国家计委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组织农民进行生态建设,参与退耕造林种草,是在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开辟了新的生产门路,增加了收入,这不能等同于农民出义务工。”即使是按两工使用计算,超出规定标准的部分,也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调动好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农牧民的利益。各乡镇苏木、各单位要面对新情况,提出新措施,解决新问题,确保生态建设5年规划(2008-2010年)的顺利实施,促进生态建设在未来5年时间有更大的发展。
(二)要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