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四)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组织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来抓,按照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政府《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务输出机制,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市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效益日益明显。上半年全市输出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91万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今年全市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70个,续建、新建城市项目122个,完成投资超过15亿元,拉动了建筑、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上半年,全市农民工资性劳务现金收入达到308.6元,同比增加45元。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及旅游特色化的进程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众多就业岗位,使农村多种经营发展加快。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商业、运输等产业的收入463元,同比增加66元。
深入分析农民增收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受干旱冷冻、动物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农民种养业收入带来一定影响。二是在已建的各类园区中,“空圈、空棚”还不少,利用率较低,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已建的种养园区设施没有很好地发挥效益。三是农产品流通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衔接还不紧密,农产品卖难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受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较大。四是围绕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上不去,科技含量不高,转化农产品的能力较低,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五是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相对迟缓,种养业新品种引进、更新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大众化品种多,名优特色品种还比较少,科技进步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贡献率还比较低。
面对当前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全新的发展思路,全心的精神状态,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年2月,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这个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种粮补贴,充分体现了国家和自治区对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各县、区都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和调整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根据上半年增收任务完成情况来看,离市党代会和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208元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在发展思路、工作方法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坚定信心,突出重点,确保全面完成市第一次党代会和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发展思路上: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紧紧扭住不放;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