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的冲击;既无具体的上级指令可循,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创新。
三是牢固树立效益意识。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要切实抓好经营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充分发挥优势,实现四个方面突破
为了推动我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黄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一产经济效益、调整供水结构和延伸供水产业链、增加重点施工企业实力、提高堤防养护费收费标准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制订激励政策,改革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一产经济效益上的新突破。
我局现有淤背区土地5.2万亩,随着标准化堤防的建设,将来土地将达到8万余亩,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以林为主”的发展路子,即:“大力发展用材林,适度发展经济林,重点发展苗木花卉。”要始终坚持这个原则。抓好规模、管理和科技三个关键环节,实现第一产业效益上的新突破。2008年,全局第一产业的产值利润率力争达到8%以上。
一是制订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针对种植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结合管养分离改革,制订激励政策,延长承包期限,允许职工退休后继续承包或在内部进行转让,以加强生产管理责任制,实现长期效益。
二是在专家指导下,大力推行经济林和苗木花卉的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引进新技术和适合淤背区土地特点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种,并实施规模开发;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改革土地开发的管理模式,成立股份制的农业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技术服务、物资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三大体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重点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商标注册、品牌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局淤背区开发整体效益的提高。经济局等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农业龙头企业的组建方案。
2、理顺体制,加大开发深度,努力实现供水结构和延伸供水上的新突破。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底召开的全局供水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
一是实事求是地界定非农业用水比例。各单位要算清农业和工业、城市生活用水帐,勤动脑筋,多想办法,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激励政策等多种措施一起上,大力调整供水结构。今年的非农业用水量指标已下达各市局,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指标任务,力争2008年全局非农业用水达到5亿立方米。
二是加大供水项目开发力度。目前各市局都有延伸供水产业链的商机,要借鉴邹平韩店水库供水经验,寻找机会,主动出击,联合地方上的各有关单位,进行水资源的深度开发。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积极发展闸后延伸供水、跨区供水、终端供水。在项目决策上,既要大胆开拓,又要谨慎务实,要花大气力做好前期的考察论证工作,多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请教分析,以获得最佳方案,缩短资金的回收周期,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规范滩区引水秩序的工作。
3、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努力实现重点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的新突破。
建筑施工是我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拓展业务,实现重点施工企业在实力增长上的新突破。这不仅是当前,也是将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是稳步推进施工企业的重组整合。各单位要抓住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采用市场培育和行政引导相结合,逐步整合企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