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到位严防外流扎实做好今年烤烟收购工作
——在2008年全县烤烟收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烤烟生产步入采收烘烤旺季、烟叶收购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传达省有关会议精神,部署今年烟叶收购工作,组织动员各镇、各相关部门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按照合同收购,严防烟叶外流,提升工作质量,确保全县烤烟收购顺利进行。下面,我强调3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08年是烤烟产业发展制约多、任务重、成效显的一年。受粮食等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等诸多因素影响,种烟成本上升,农民积极性下降,烟叶种植计划落实遭遇较大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县烟叶公司、各镇及有关部门克难奋进,干字当头,统筹运作,烟叶生产稳中有升,烤烟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突出体现以下4个特点。
基地规模稳步扩张。种植面积平稳增长,落实烤烟面积37720亩,实际签订合同面积31500亩,成为全省烟叶面积落实较好的地区之一。推行多个品种搭配种植,创新引进海南繁育的龙江911原种,在老烟区进行品种调换,推广种植cf965、cf978、中烟98等优质品种,烟叶整体长势喜人,达我县几年来较好水平。
科技兴烟成效显著。实施科技兴烟和创“醇丰”名牌烤烟战略,落实烟叶生产技术规范,独创、推行符合东宁实际的平衡施肥配肥办法,消除了以往烟叶贪青晚熟、烤后烟叶色泽不理想现象。争取省科研所支持,成功摸索、建造出保温性好、升温灵敏、排湿顺畅,烤后原烟色泽鲜亮,无挂灰、烤红、烤青的堆积式烤房,已建数量达270座,应用效果良好。
服务力度明显加大。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频仍,冰雹、雨涝、干旱给烟叶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实际,烟叶公司、气象局及各镇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增设2门人工增雨防雹高炮,形成5门固定高炮和1部火箭发射器流动作业的交叉防御体系,对全县大部分烟田进行人工降雨或防雹处理,提高了产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采取科学生产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办法,按农时指标分季节、分阶段开展指导服务,减少了人为失误和损失。烟叶公司为烟农解决烤房建设资金70余万元,各镇村也相应出台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户“有好烟叶烤不出好烟”的难题。
产业拉动日益强劲。烤烟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拉动效应渐趋显现。据保守估计,今年全县烟叶产量可达9万担,采购额(即拉动烟农增收)315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预计上缴特产税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产业整体创税能力和财政支撑作用大幅提升。
可以说,今年烤烟产业发展预期向好,能够达到“企业获效益、烟农得实惠、财政增实力”的目的。成绩难得,努力使然,不仅广大烟农有劳有得、贡献颇大,烟叶公司、各镇(村)、有关部门干部职工更是功不可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工作中还存在着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烟叶整体质量下降;部分烟农新技术接受能力弱,仍处粗放经营状态;法制观念不强,对现行政策认识有偏差等矛盾和不足,需我们今后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筹兼顾,扎实运作,全力做好烤烟收购工作
今年我县烟叶生长总体较好,且未遭大的自然灾害,病虫害也为历年最少,是近几年难遇的好年景。这更需要我们认真落实省既定部署,抓好烟叶收购,务求工作实效。
一要履行好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合同是确保烟叶生产规范化、法制化的主要手段,也是按照市场导向组织烟叶生产经营的最好形